“菠菜和豆腐究竟能不能一起吃?”“少吃主食能減肥嗎?”“骨頭湯補鈣?”“吃雞蛋要不要吃蛋黃?”“水果一定要削皮才能減少農藥?”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營養和食品安全的關注,老百姓有太多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問題需要解答。公衛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的老師們在開展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積極投身社會服務,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與普通大衆需要的科普知識相結合,将科學、專業的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傳播到千家萬戶。
老師們每年通過電視台、電台、官方網絡平台傳播營養與食品安全相關科普知識。做客10-15期《荊楚大醫生》、《市民有約》、《飲食養生彙》等欄目以及湖北省科協“荊楚科普大講堂”,圍繞老百姓非常關心的“老年人營養、兒童營養、健康吃月餅、科學用油”等主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播營養科普知識,每年受衆達數百萬人。如楊雪鋒教授、楊年紅教授在每年的“520學生營養日”就“兒童健康從早餐開始、喝奶的正确打開方式、孩子這麼吃強壯又健康”等進行兒童營養科普。郝麗萍教授圍繞“營養早餐!開啟美好的一天、補鈣,不能一‘鈣’而論、健康吃月餅,美滿過中秋”等進行科普,并兩次登上學習強國平台。特别是2020年5月武漢疫情剛剛得到控制時,楊雪鋒、楊年紅和郝麗萍三位教授通過荊楚網“專家面對面”和直播答疑等方式開展“合理膳食、免疫基石”、“喝奶還是喝粥”、“如何合理營養增強免疫力”等疫情期間老百姓關注的問題答疑解惑,播放超過50萬次。2022年新版膳食指南發布後,楊雪鋒教授對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進行權威解讀,通過長江雲、健康湖北、新浪、百度、搜狐等多平台全網同步推送,總觀看量達105.5萬次。

除了以專家個人身份積極投身于科普工作,營衛系還通過挂靠的湖北省營養學會和武漢營養學會的平台,在全省的營養科普工作發揮引領示範作用。一是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培養科普人才。在每年5月舉辦營養青年科普演講比賽,至今已累計舉辦七屆,每屆500多名選手參賽,極大激發了青年營養人的科普熱情。此外,每年針對“生酮飲食與體重管理”、“吃紅肉緻癌?”、“轉基因食品安全嗎?”、“如何合理利用棕榈油?”等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大型研讨和交流會,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累計參加人數達1200多人,引導年輕的營養工作者、公衛研究生等未來的專業人員樹立科學的營養和食品安全觀念,培養青年營養科普後備軍。

二是走訪調研,深入基層科普宣講。每年5月第三周是全民營養周,在營養學會理事長劉烈剛教授的帶領下,學會采取“統一部署、全省聯動”的方式,在全省範圍内開展進超市、進社區、進學校、進醫院、進農村的大型宣傳活動,将營養知識送進大街小巷。如楊雪鋒教授走進随州、宜昌等地的11所小學,姚平教授、唐玉涵副教授走進武商量販、家樂福超市等進行科普宣傳。疫情爆發以來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2020年5月開展各種活動400餘場次,受衆達454萬餘人,比2019年相比增長200萬餘人。其中線上會議、講座、圖文、視頻等381場次,線下講座、會議等22場次,共有146家單位參與活動,51家媒體共計報道645篇,探索出疫情模式下開展營養周宣傳活動的新路徑。在營養周活動中,營衛系通過學會的平台聯合各地市教育部門、學校以及相關企業逐步建立發展青年科普演講比賽、學生營養配餐大賽和荊楚科普大講堂等品牌科普活動,将營養科普進一步落到基層、落到實處。


近5年來,營衛系劉烈剛教授、楊雪鋒教授等作為主編組織編寫出版了科普書籍8部,其中2017年9月首次出版、2019年9月再版的《中小學生食品安全知識讀本》,累計銷量達20多萬冊,且榮獲2017年食品藥品科普最佳傳播作品(文字作品)、2018年科技部全國優秀科普作品、2018年武漢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科普工作項目”科普作品創作獎、2019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2020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和農村書屋推薦書目及2022年中國營養學會第八屆科學技術獎(科普類)二等獎,并獲得“百萬市民學科學-江城科普讀庫資助出版圖書”資助金5萬元,已将其用于購買1000套圖書,面向公衆免費發放;在廣東省、北京市等多地的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被指定為食品安全進校園的科普書籍,制作衍生圖冊、海報和筆記本等50多萬冊。

老師們多年來的科普工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連續獲得科普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等榮譽,楊雪鋒教授獲得2022年湖北省十大科普達人稱号。未來,營衛系老師們将繼續緻力于把科學、合理、專業的營養知識傳播到千家萬戶,實現合理膳食,營養惠萬家,為健康湖北、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