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承載着偉大革命精神,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武漢作為曆來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長歲月的鬥争裡,更是留下了數不勝數的紅色文化遺産。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了解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強國有我的青春激情,争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11月26日上午,8858ccl8利网址8858ccl8利官网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團支部、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碩士團支部及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系碩博團支部共赴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開展“追尋紅色印記,續寫時代榮光”的主題團日活動。


漫步于江岸區勝利街與黎黃陂路的交叉路口,你會發現有一座西式洋樓掩映于鬧市屋宇綠樹之中。這座紅牆赤瓦、臨街而立的三層西式洋房,在漢口租界區看來極為普通,然而就在90年前,這裡一度成為中國共産黨人指揮中國革命的“心髒”,被譽為大革命時期的“中南海”。

如今,當年的普通西式洋樓現已成為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作為中國共産黨早期艱難探索、曲折發展的重要見證。走進《中共中央在武漢》陳列展覽,陳列展覽包括五個部分,分别是“中共中央機關遷來武漢”、“國民革命運動新高潮與中共五大的召開”、“反對右傾的鬥争與中國革命道路的艱辛探索”、“反對汪精衛集團背叛革命與八七會議的召開”及“實現土地革命的興起”,兩名志願者給全體團員講解了革命鬥争的過程和艱辛,團員們在此過程中感受到了不畏艱險、英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緊接着映入眼簾的就是以“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為主題的中國共産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該專題展出了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老區精神、張思德精神、抗美援朝勁射及抗疫精神等,以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為主題,通過詳實的文字說明、豐富的圖片資料展示了在偉大建黨精神引領下黨和人民的百年奮鬥曆程。



随後,全體團員一起參觀了“理想與忠貞—革命伉俪在武漢”原創展覽,夏明翰與鄭家均、趙世炎與夏之栩等九對革命伉俪的革命故事映入眼簾,從這一獨特視角展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


最後,全體團員一起參觀了中共中央機關值班室、警衛人員用房及中共中央常委會會議室及中共中央辦公廳辦公用房,展現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艱辛奮鬥精神。



在一系列圖文、實物、影像資料、場景複原中重溫了那一段艱苦卓絕的峥嵘歲月,在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中共同汲取了新時代奮進精神。
活動結束後,全體團員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收獲。
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團支部王晶宇寫道:“參觀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是中國革命曆史的重要地點,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為了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犧牲。這個地方充滿了曆史的厚重感,讓我對中國共産黨的奮鬥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次體驗讓我更加珍惜我們的曆史遺産,并緻力于為實現國家繁榮做出自己的努力。”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碩士團支部韋好寫道:“走進紀念館的大門,我就仿佛進入了一個時光隧道。牆上挂着一幅幅曆史照片,展示着許多偉大領袖的生平事迹。透過那些黑白色的畫面,我能夠感受到曆史的滄桑和時間的轉變。在遊覽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展品,如舊時使用的槍械、報刊和書籍等。這些物品勾起了我對過去生活方式的好奇心。我也由衷地佩服那些曾經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偉大貢獻的人們。在參觀舊址紀念館時,我還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曆史文獻和檔案。這些珍貴的資料讓我更加了解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狀況和思想氛圍。通過這些曆史文獻,我明白了曆史是怎樣影響着現在,并且我們将如何銘記過去。參觀完舊址紀念館後,我深感曆史的教育意義和引導作用。曆史是我們的根基,我們要從曆史中吸取智慧和經驗,為未來做好準備。”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系碩博團支部劉方甯寫道:“在本次活動中,我參觀了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其通過複原陳列再現了在武漢中共中央領導的革命鬥争及作出的一系列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重大決策,反映中國共産黨探索革命道路的艱難曆程,這些使我感受到中國共産黨的堅定信仰和革命精神。”
通過實地走訪紅色基地,同學們從一張紙老照片、一件件珍貴文物中感受到那段革命曆程,仿佛置身于中國共産黨人為中國革命進行艱辛探索的風雨歲月,深刻認識革命先烈不斷探索、不斷鬥争的艱辛革命之路,往昔的戰火雖已湮滅,但紅色的印記依然在每個人心中代代傳承。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該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