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榜樣示範帶頭作用,8858ccl8利官网于3月8日舉辦新一期學術經驗分享會。本次分享會邀請了五位優秀同學分享他們的科研經驗,50餘名研究生線下參與活動。

21級博士生馬亞星以第一或共一作者發表SCI論文共5篇,申請專利3篇。回顧自己的求學之路,馬亞星首先表達了對黨和國家的深切感激,因為有少數民族教育支持的相關政策,他才能實現“知識改變命運”的路徑。結合自身經曆,他與大家深入探讨了如何平衡科研與生活、提升溝通效率以及維持良好心态等議題,并重點分享了與導師高效溝通的技巧。
21級博士生王晨銘研究方向為金屬暴露與生物學衰老,她以自身課題為切入點,圍繞如何确定研究方向、高效開展研究、論文寫作與發表的建議、時間管理技巧進行分享。她認為科研入門階段應通過大量閱讀文獻、與導師積極溝通以及多參加學術會議等方式,把握當前研究熱點。确定課題後,要科學制定學習計劃,将大目标分解為小任務,逐步攻破完成目标。
22級碩士生王寅簡要介紹了自己的科研課題。他從NHANES數據收集的基本流程入手,詳細闡述了在分析NHANES數據時為何需要進行樣本權重調整以及具體的調整方法。随後,她從明确暴露與結局變量、數據清洗、描述性分析到關聯性分析等方面逐步展開,結合實例簡要介紹了如何利用NHANES數據庫開展課題研究。
22級碩士生陳維怡以“錨定時代所需,跳出自我融入大我”為主題,從科研學習、黨建工作和實踐調研三個方面分享了她的經驗:在科研學習中,要腳踏實地,勇于面對失敗,也要積極向外尋求幫助,主動與導師和同門交流合作;通過明确目标并運用高效的工具和方法,可以使科研工作事半功倍;結合自身能力适當參與學生工作,注重培養綜合能力,但應合理規劃時間,避免過度分散精力。她任務,調查研究能力是公衛學子的科研之基,在校期間充分利用學校的平台和資源,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項目和志願服務。
23級碩士生孫宇超以第一或共一作者發表論文3篇,獲得“科技創新獎學金”等榮譽。他從理論基礎、實際案例和操作方法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PMC指數模型的原理及其應用,PMC指數模型作為一種政策分析評價工具,能夠有效幫助研究者分析和評估不同政策措施的優勢與不足。他的分享為同學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
五位分享者從不同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科研學習、時間管理、心态調整以及實踐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關鍵要點,為參會同學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思考。學院将陸續舉辦系列學術分享活動,搭建學生交流平台,助力研究生成長成才。(文字:龍佳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