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曆經百年風雨洗禮,世事如棋局局新。但曆史的行進道路從來都不是直線,而是布滿了曲折與蜿蜒。中國共産黨的發展旅程亦非坦途一片。面對艱難險阻,我們黨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姿态,在挑戰中尋求突破,在逆境中振奮崛起,在深刻的反思與總結中不斷提升自我,積累了一系列珍貴的曆史智慧,為接下來百年的奮鬥征途鋪設了堅實的基石。而紅色革命博物館正是黨的曆史傳承、體現、弘揚的重要方式。
2024年11月22日,流統系博士生黨支部實踐團隊走進武昌紅巷,開展調研實踐,在尋訪革命舊址、參觀曆史遺迹、聆聽革命故事中深刻感悟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長江之濱、黃鶴樓下,清明時期,學堂之地,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也坐落于這武漢市最負盛名的紅色文化聚集地。農講所舊址原為清初左衛衙門舊址,後張之洞在此創辦北路高等小學堂,是湖北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926年,随着北伐戰争的勝利推進,全國工農運動迅猛發展,特在此背景下,時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提出了在武昌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建議。經過籌備,農講所于1927年3月正式開學,農講所學制四個月,學生來自全國17個省,共800餘人,他們在這裡學習農民運動的理論和方法,接受軍事訓練,為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幹部。



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講解員的解說讓實踐成員們仿佛看到了當年革命志士們刻苦學習和訓練的場景。這裡培育出的農民運動骨幹力量,如同星星之火,為革命事業點燃了希望。
毛澤東舊居及其他會所
随後,實踐團隊前往了毛澤東舊居。這裡是毛澤東在1927年主持農講所工作和革命活動時的辦公地點和住所。這一時期,他廣泛探讨農民運動,親自深入湖南農村進行實地考察,并完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舊居内展覽了毛澤東一家人的英勇事迹,體現了共産黨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崇高精神,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勵着後人銘記曆史、珍惜和平、奮發向前。
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
接下來,實踐團隊來到了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1927年4月至5月召開的中共五大,是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成立了黨的曆史上第一個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為黨内監督和反腐敗工作的起點,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在實地參觀調研中實踐隊員們重溫了中共五大的曆史,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共産黨在曆史轉折點上的艱難探索和偉大決策,革命先輩們的崇高精神和偉大事業。
現場采訪
在實地調研武漢革命博物館期間,實踐團隊有幸遇到了一位特别的志願者——付思齊小朋友。這位年僅8歲的小朋友,就讀于武昌實驗小學三年級,卻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内擔任着一名頗有經驗的講解員志願者角色。據小朋友介紹,她的母親最初在公衆号上看到了招募志願者的活動信息。考慮到付思齊從小就對國家紅色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母親決定為其報名參加,并購買了多本相關書籍以助其深入學習。小朋友對此表現出極高的主動性,不僅認真閱讀書籍,還積極将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志願者。

8歲的付思齊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她所在的這片土地曾經曆過怎樣驚心動魄的曆史,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釋着對紅色文化的熱愛與傳承,也讓我們看到了紅色文化傳承在青少年中的無限可能。通過與付思齊小朋友的深入交流,團隊感受到了來自少年們的蓬勃生命力。未來,期待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像付思齊一樣,積極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傳承中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曆史陳列館
最後一站,實踐團隊來到了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曆史陳列館。該館是中國唯一一家記錄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近百年曆程的博物館,于2019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并在之後進行了内容更新,新增了反映黨的十九大以來紀律建設成就的展覽内容。該館通過四個展區——“創立與探索”、“推進與曲折”、“恢複與發展”、“新時代新征程”,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的曆程。
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曆史陳列館不僅展示了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的豐碩成果,更深刻诠釋了黨紀精神的核心内涵。更激勵了實踐隊員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重溫入黨誓詞
經過一番實踐調研,團隊成員們經曆了一次心靈與精神的洗禮。在黨旗的莊嚴照耀下,實踐隊員以堅定的聲音和滿腔的熱情重溫入黨誓詞。入黨誓詞不僅是一句簡單的承諾,更是我們身為黨員必須始終堅守的信仰和原則。這一舉動增強了團隊成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堅定地信仰黨的理想,更加自覺地踐行黨的宗旨,更加積極地投身到黨的事業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